“中医说抑郁”科普公益活动启动 打开中医诊疗宝库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显示,我国患抑郁症人数9500万,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为切实推动广大中医专家对公众进行抑郁相关的科普宣传,提升公众从中医角度对抑郁的正确认知,由医师报主办、康弘药业集团公益支持的“中医说抑郁”科普公益活动于10月15日正式开启。中国科学院陆林院士、中国中医药报社陆静社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王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郭蓉娟教授、医师报社张艳萍社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刘兰英教授、邯郸医药大厦连锁-邯郸邯山太行本草堂中医医院王伟东院长参加了启动仪式;陆静社长、王振教授、郭蓉娟教授、刘兰英教授还受聘为活动的专家顾问。
启动会在医TV-医师报直播平台、医师报视频号、百度健康、新浪新闻、海上名医、白大褂、搜狐视频、微博卫生健康等权威平台同步直播,全国45万观众共同观看了此次直播。
“中医说抑郁”科普公益活动正式开启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中医药防治抑郁症有完整体系
启动会由张艳萍社长主持。“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在各类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陆林院士在致辞环节中表示,“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色,从中医药角度了解抑郁症知识以及抑郁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历史悠久,效果不错,但由于宣传力度不够,科普不够广泛,许多民众对中医治疗抑郁还不够了解,缺乏深入认识。”陆静社长则在致辞中表示,行业媒体应充分挖掘行业资源,利用自身媒体优势,做好中医药科普,弘扬中医药文化。
“中医将抑郁症称为郁证,相关中医文献非常丰富,治疗手段多样,包括根据五脏相生相克形成的特色的情志相胜疗法,针灸、按摩和耳针等非药物治疗,体现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中医药辨证论治等。”郭蓉娟教授表示,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对抑郁症的防治模式是防重于治,贯穿抑郁症防治的全过程,从预防到治疗到康复,甚至回归社会,中医药都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西医医生也开始关注中医药在治疗抑郁症的运用。“近年来,WHO越来越推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与中医一直推崇的整体治疗理论是相一致的。”王振教授表示,此外,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很多人更愿意接纳中医的方法,尤其对于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家长更愿意接受中医药,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治疗效果能有更好的提升。
创新科普形式 推动优质中医药科普覆盖
科普工作对于抑郁防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科普工作可以真正提升心理健康素养,降低抑郁等精神疾病造成的影响和负担,提升社会的幸福感。
“科普对公众和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抑郁是一个敏感话题,在社会上,抑郁患者对疾病的说法往往存在回避和病耻感。我们如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来实现抑郁防治,这对临床专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郭蓉娟教授表示。
王振教授认为,目前在抑郁症和心理疾病的科普宣传上,让普通大众了解抑郁症,并知道抑郁症是可治疗的疾病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精神卫生科普2.0,更深入地为患者介绍药物起作用的机理,减少患者对用药的恐惧。”
当一个人面临疾病压力或困难时,会有很多寻求帮助的方式,药店便是其中的一环,药店的工作人员有时可能比医生更早一步见到患者,在疾病诊疗的科普中起到重要作用。王伟东院长对此深有体会:“许多患者可能症状比较轻或者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只是感觉失眠、头晕、食欲减退。作为连锁药店的药师和员工,我认为必须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可以帮助患者提供一些中医辨证的方法,提高疾病识别率,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上一篇:悠宝利A3开启量产,强势亮相宝能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 下一篇:金甲百战 穿越山海 山海炮性能版28.98万元开启全国预售